6月14日,由教材处举办的2023年第4期教材编写工作坊活动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我校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以“外语教育新目标:培养大学生个人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为题作专题讲座。
文秋芳教授讲座围绕国家传播文化能力与个人传播文化能力的比较、培养大学生个人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必要性、大学生个人传播中华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外语教材在实现新目标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展开。她表示,与官方传播相比,个体传播注重亲身体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可为官方传播提供有力证据。大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涵盖政治素养、语言能力、中华文化素养、高阶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五个要素。她强调,高阶思维能力不仅包括思辨能力,还包括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更体现在博弈性交际活动中,面对抹黑或污蔑中国的议题,能够给予客观公正的全力反驳。谈到外语教材如何提升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她强调,应坚持文明互鉴,善于运用比较的视角,呈现多元文化内容,评鉴文化案例,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异同交织,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帮助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开展灵活、有效且有原则的沟通;坚持识今通古,突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座最后,文秋芳教授就教师们提出的推进革命文化进外语教材等问题作了解答。
本次工作坊由教材处处长张文超主持。他表示,文秋芳教授立足文化自信自强,结合教材编写案例,就外语教材如何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如何有效提升学生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等重要问题作了深刻阐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外语教材,应注重原创话语通俗化、政治话语学术化,中国话语国际化,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来自我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师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