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材处主办、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协办的“卓越・赋能教材建设计划”系列活动第三期以线上形式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原创性教材建设:理念与实践”的讲座。孙有中教授立足新时代外语教育发展要求,深入探讨了中国原创性教材的特点、重要性和建设路径,为外语类专业和外语类高校打造自主原创教材体系提供启发和思路。

讲座中,孙有中教授结合“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和《新未来大学英语》等优秀教材案例,详细阐释了中国原创性教材的四大特点:1)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3)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合理吸收学术界有一定共识度的原创性观点、理论和标识性概念。孙教授强调中国原创性教材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增强文化自信与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术创新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中国外语教材编写者要坚定文化主体性意识,融通中外、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回应时代关切,推动外语教材向高质量、系统化、创新化发展。
本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材处王琰主持,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西安外国语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单位的百余位教师和编辑线上参会。讲座内容深入、案例详实,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原创教材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