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我校召开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就该系列教材第1-4单元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冯玉培、史铁强、金利民、苏莹莹、柯静、李洪峰、陆蕴联、叶良英、陈瑛、陈利、陈逢华、王嘉、邵颖、江潇潇等专家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王军、翟峥通过书面方式反馈意见,教材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材处副处长李颖主持。
会上,李颖介绍了项目整体进展。她表示,根据系列教材工作坊进度安排及各语种教材1-4单元样章交稿情况,31个语种教材本阶段整体编写进展顺利,完成度较高。教材处将继续加强统筹指导系列教材编写,做好支持保障工作,争取7月底整理全部稿件。
根据工作安排,专家委员会每位专家负责指导1-3位主编教师,采取“点对点”方式进行编写指导,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研讨。会上,各位专家根据自身指导项目工作实际,就教材整体风格、本土化问题、文字质量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教材编写语言须精炼,避免学术语言;自编对话须注意前后逻辑连贯,注意教材整体衔接;教材编写的本土化程度有待加强,建议融入对象国常见人名、地名、标志性建筑、景点、节日、货币、食物、特色服饰、特色动植物等体现对象国风土人情的要素,增强学习者文化体验;语言文化知识须在全面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编写,表述须无偏差;部分教材样章存在中文行文逻辑欠严谨、表达欠自然地道等问题,建议口语化、自然化呈现中文,避免出现翻译腔;系列教材各语种间存在语种建设基础不同、教材编写难度差异等问题,建议邀请高水平、负责任的对象国专家,从语言、文化等各方面协助把关。此外,专家委员会成员就具体模块编写问题展开意见交流,并就体例编排等问题给予指导意见。
专家们表示,“点对点指导和集中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各语种教师编写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保障项目进度;更有助于发挥北外教材编写“传帮带”的优秀传统,以项目促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