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描绘新时代教材建设蓝图

作者: 时间:2021-11-30

本报讯(记者康丽)为切实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教材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日前,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四个教材管理办法)。

《规划》提出,到2022年,教材建设全面加强,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系基本完备、质量显著提升,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育人功能显著增强,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教材突出育人功能

《规划》是对新时代教材建设蓝图的描绘,揭开了新时代教材改革的新篇章,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这样评价《规划》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没有发布过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规划》第一次对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建设作出系统设计,它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规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第一、第二项为综合性任务,涉及所有学校和学科。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调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解决教材建设没有专门机构、管理职责不清、制度不完善问题。二是落实新时代新要求,加强系统设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确立教材建设的。第三、第四、第五项任务分别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基础教育教材重在增强育人功能,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职业教育教材重在体现,提升服务国家产业发展能力;高等教育教材重在学术理论创新,打造凸显中国特色的精品教材。

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为确保教材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划》提出三项具体任务:一是系统设计大中小学课程教材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要求。二是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材。三是分类分段修订其他教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这些重大主题教育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不同程度有所体现,但也存在整体设计不够、内容分散等问题。下一步,重点是使重大主题教育系统化、制度化落实在课程教材中,进而发挥育人功能。教育部已经启动统筹设计工作,将明确重大主题教育目标任务、总体要求、途径方式等,确保各学段、各相关学科能够全面融入。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

落实《规划》关键在教师

教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适合而优质的教材。因此,确保教材质量是《规划》的落脚点。对此,国家教材委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表示,《规划》特别强化教材质量保障,一是将坚持育人为本作为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二是将教材质量显著提升确定为教材建设的主要目标。三是明确了教材质量提升的评价标准。四是分类分段部署了提升教材质量的工作任务。五是构建教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优秀的教材编审队伍是保障教材质量的关键,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规划》高度重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材建设队伍,主要从能力提升、意愿增强、整体稳定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加快打造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教材编审队伍。二是支持吸引优秀人才编写教材,教材编修者所在单位要制定优秀教材编修在工作量计算、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评聘等方面的认定办法。这方面提出了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将优秀教材作为参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成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等。三是建立专家信息库,加强对教材编写人员信息研究分析,建设教材审核专家队伍,确保课程教材专业队伍长期稳定。

落实《规划》,关键在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教材编得再好,他们不能领会,不会使用。因此,还需要为教师编写一些辅助性材料,但不同于过去为应试而编的所谓教辅教材,而是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支撑。同时加强培训,让教师懂得教材,把握教材,会使用教材。顾明远特别强调。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次林也认为,教育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教材建设是基本,使用教材的广大教师是决定性力量。应依据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系统设计要求,推动课程、教材、教师、教学等各环节扎实、科学有效实施,必定能够有力促进各学段各学科领域实现育人目标。

重点解决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近年来,我国教材管理明显加强,但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除中小学教材之外,其他教材尚缺乏专门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任务还不清晰,编、审、用标准和程序还不明确,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中小学教材管理还不够,有要求但比较笼统;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比较,职业特色不明显;高校教材管理比较,学校主体责任尚未压实;境外教材选用管理缺位,管理责任和要求不明确。谈及四个教材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

四个教材管理办法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一是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二是学科学段环节全面覆盖,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覆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学校选用境外教材,覆盖规划、编、审、用、督各环节。三是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管建结合,教材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加强激励保障,激发建设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

据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四个教材管理办法还根据各类型、各领域教材的特点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着重强调精细管理,在原有教材管理办法基础上,细化、具体化相关要求,如审核要求细化为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等。《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重在加强规划引领,鼓励行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重点是处理好规范管理与学术创新的关系,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建立编写审核和选用审核制度,着力打造精品教材,鼓励高水平学校和专家编写教材。《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强调,既要改革开放,积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加强管理,坚持按需选用、为我所用,严格把关。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